8月2日,晨曦初露,78岁的杜义金蹑手蹑脚地来到鸡棚前,哪知老伴早已等在那里。老两口心照不宣,立即行动起来。
“1,2,3……够了,够了。”20只鸡装进笼后,杜义金松了口气。今天,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市区供电中心农村“三为”志愿者又要来家买鸡,自家散养的鸡野的很,天亮出了棚后可就不好逮了。
“憨娃子,慢点帮忙上车哈。”远远地看见熟悉的皮卡车驶来,杜义金一边叮嘱一直在数鸡笼里究竟有多少只鸡的儿子,一边把双手使劲地在裤子上擦了又擦,迎了出去……。
杜义金是内江市中区朝阳镇回龙桥村村民,一生要强却命运多舛,儿子在一次意外中精神受损落下病根,老伴也因病致残几乎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三口两个残,面对生活的窘迫,尽管他身体还算硬朗,却心灰意冷少了精气神。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有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杜义金一家不再愁吃愁住。但骨子里要强的他着实不喜欢戴上“贫困户”这顶帽子,更不喜欢过这种等、靠、要的日子。
2016年,回龙桥村被国网内江供电公司纳入定点帮扶村,杜义金一家成为内江市区供电中心结对帮扶对象之一。
扶贫先扶志。对杜义金一家的帮扶,“三为”志愿者在“输血”式纾困解难帮扶基础上,更注重对其“志”的帮扶。志愿者利用杜义金有多年鸡鸭养殖经验的优势,为他家量身定制了具有“造血”功能的家庭养殖计划,让他重拾生活信心劳动脱贫。
按照“造血”帮扶计划,“三为”志愿者定期为杜义金家送来优质鸡鸭苗请他代养,鸡鸭长成后,内江市区供电中心全部回购用于职工食堂和员工自愿购买。无须投资,销路不愁,杜义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鸡鸭养殖中。由于他家散养的鸡鸭肉质好、口味佳,深受大家喜爱,渐渐开始供不应求,家庭收入因此上了一个大台阶。
鸡鸭一茬接一茬地长大,杜义金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更多,前不久,在回龙桥村公布的新一批贫困户脱贫摘帽名单中,他家位列其中。脱贫后生活、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老伴的病基本痊愈,儿子的情况也日渐好转,他脸上又有了久违的笑容。
如今,杜义金踌躇满志,对今后的生活更是信心满满。他说,现在最让他欣喜和骄傲的是自己同供电企业的关系,已从最初的结对帮扶转变成了相互合作,没想到自己临到老了,还能靠劳动找回自信和尊严。
旭日东升,装载着60只鸡鸭苗的皮卡车在门前停下,合作的手再次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老伴儿,赶快切西瓜招待贵客;憨娃子,赶紧上车。”
“砰”的一声车门响,憨娃子已端端正正地坐在了车上。
“……哈哈……哈哈哈哈!”志愿者们忍俊不禁笑出了声,杜义金老两口更是笑弯了腰,笑出了泪。(潘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