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流调结果出来了,是阳性!”2月1日早晨7时,电话铃声吵醒了刚进入梦乡的市中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郭怡。郭怡立即上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后,便和同事及市疾控中心专家一道,赶往了内江市市中区集中隔离治疗病区,开展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深入了解患者活动轨迹,梳理密切接触者。
“用我们疾控人的辛苦指数,换取市中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郭怡常说。据了解,从1月25日开始,郭怡每天吃住都在单位。他忘我工作,身先士卒,彰显了市中区疾控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责任面前勇担当的豪迈本色。2月1日晚上,刚睡下不足两小时,电话铃声就响了,他再次进入了战斗状态。从接到电话那一刻开始,郭怡和他的同事陈鸿宇飞速起身,拿上卫生应急处置箱,就奔向集中隔离治疗病区。
“穿戴一次性手术帽、口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到达隔离治疗病区,进入污染区前,郭怡与陈鸿宇、市疾控中心专家谢丹严格按照穿脱流程执行,衣服必须贴身,护目镜、口罩必须用最大拉力保持严丝合缝的加压状态,三人互相比着加油手势打气,进入了一门之隔的污染区。
据悉,离开工作场地时,已是4个小时以后。郭怡满是水汽的护目镜,汗水从头到脚湿透全身,面部被防护面罩和护目镜挤出了深深的压痕,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
在长达4小时的流行病学史调查中,他们深挖细刨,了解患者发病前14天经历的点点滴滴,不遗漏一个细节。流调结束并不代表当日的工作结束,郭怡返回办公室后开始撰写报告,继续保持高度紧张状态,24小时待命……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郭怡在与家人分离的日子里,他每隔两三天才能抽空与妻子及两个孩子视频几分钟,看看日思夜想的家人。每次视频他都喊他们在屋头好好呆着就行,而家人每次都会叮嘱郭怡注意安全。是的,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间里,郭怡这位市中区疫情战线上的排头兵,他时刻想到的是市中区人民的健康,因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人民的利益面前,我个人的得失微不足道”,郭怡谈起自己的付出时,坦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