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内江

乡镇风采
当前位置:内江频道  >  乡镇风采  

浅谈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建议和对策


2021-10-19 08:47:24  来源:百姓生活网

东兴区双桥镇人民政府 闻学全


导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步入新时代,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乡村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两个文明”一起抓,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方面涉及的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城乡一体化,文化振兴,传递文明风尚,为广大群众服务。新时代群众性文化建设积极融入“农、文、旅、商”新时代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群众文化建设,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统筹城乡互动,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启到“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作用。加强乡村群众文化建设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乡村群众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文娱活动,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措施。

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丰富,生活质量得提高,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群众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有一定差距。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牢记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更好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走进百姓、走在实处、走出新路,促进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启到积极的作用。积极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将新时代群众性文化建设“农+文+旅+商+N”模式,积极融入新时代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和社会繁荣昌盛。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现状、建议和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牢记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更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走进百姓、走在实处、走出新路,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统筹城乡互动,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启到“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作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群众文化占领社会主义城乡文化阵地,对加快新时代城乡群众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特别是党中央关于农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从城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基层文化工作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行文化建设,村村群众文化工作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乡群众文化建设的差距逐步减小,但从总体来看,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存在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在脱贫攻坚文化扶贫,“四下乡”文化慰问演出活动等,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时代,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振兴,乡村群众文化建设是重点。步入新时代,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物质生活丰富了和日益提高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比,乡村群众文化的建设表现较为滞后。加强乡村的群众文化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顺利进行,促进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振兴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乡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乡村文化站(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促进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启到示范和导向作用。

一、当前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双河镇为例)

基本情况:双河镇位于东X区的北大门,幅员面积100.8平方公里,东邻高梁镇、南邻双才镇、西邻资中县、北邻安岳,总人口4.8万人,镇辖区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8个,村文化站9个。乡村广播室18个,村村响大喇叭130个。村级(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室17个,有专业的群众文化活动队伍7个,规范的群众文化广场7个(每个文化广场面积达到800平方米以上)。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达到300人。民营群众文化队伍6支,参与民营群众文化活动的演出群众达到120人。

1.1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对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随着乡村物质生活丰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群众参与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增强了。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纳入乡村文化建设的议事日程。主要表现在:乡村群众文化站建设增强,工作的组织领到机构和力度不断加强,庆祝传统佳节的群众文化活动增多,如庆祝元旦、春节、中秋等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组织群众文化活动20场次(包括民营群众文化活动),市、区开展集中“四下乡”活动增多,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1.2乡村群众文化建设需求逐步提高。这主要表现在:新时代,进入了小康社会,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显著提高。新时代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是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品位逐步提高;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4G、5G互联网络等信息平台的广泛使用于群众文化活动中,发微信、微信朋友圈、微博、网络直播“网红”、抖音等信息化平台增添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每个村每月开展一次送电影下乡,民间传统的秧歌舞、舞龙灯、狮灯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农村坝坝舞、卡拉OK、广场舞、健身跳舞、腰鼓舞等非传统的都市文化活动在农村逐渐兴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1.3乡村各级群众性文化队伍发展不平衡,群众文化素质、文化技能有待提高。民间群众文化队伍发展起来,民营群众文化活动逐渐争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群众在婚庆、喜庆等方面对群众性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加,民间群众性文化队伍逐渐增多。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品牌,文化活动的内容有待于提高,民间文化艺人的专业文化技能有待于提高。

1.4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的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地理的、人文环境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乡村文化站建设不容乐观。文化源缺乏、设施陈旧、落后等许多因素制约着乡村群众性文化的建设的发展。

1.5乡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较单一,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内容少。当前,乡村的“麻将馆”较多,群众参与打麻将的人较多,一些群众将打麻将作为一种娱乐活动。群众性的娱乐方式除看电视、打麻将外,其他文娱文化活动少。村级群众文化资源利用少,使用率低。各村级文化站发展不平衡,有的乡村缺乏文娱活动器材,如没有腰鼓、音响等等文化文娱器材,村级图书室看书的群众少,借阅率低。

1.6乡村群众文化站建设发展不平衡,重视程度存在差异,群众性文化建设投入后收益不大。群众文化事业则属精神领域,见效时间长,对乡村群众文化的考核有一定的难度,伸展度不大,因为群众的文化生活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乡村群众文化建设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有的认为只有投入无产出,重视程度不高。由于群众性文化活动少,一些群众以打麻将作为娱乐活动,也因而出现了赌博现象的产生,尤其是春节等回乡探亲的群众多,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较少,赌博风气特别严重,败坏了村风民风,影响乡风文明建设。

1.7 乡村群众文化素质和文化专业技能建设发展不平衡。各乡村级文化干部文化技能人才缺失,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配备有专业技能的文化干部队伍,需要有参与爱好群众文化活动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专业技能的人才。如今,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有文化程度较高青年人和有专业文化技能的人员均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识字能力差,民营的群众文化群体外出失散等等。

1.8群众性文化活动经费少。由于经费问题,村级文化活动的经费少,难以确保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民营文化团体没有经费来源,民营文化团体的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运转困难,文化服务机能差。外出务工较多,年轻人员均已外出务工,有擅长文艺技能的文艺人(民间艺人)外出务工经商,导致村民自发组织的民营文化群体解散。

1.9完善区划调整的后半篇文章,乡村文化站建设发展不平衡。因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村合并,原有的乡镇文化站进行合并,有的乡镇文化站有编制无人,有站无编制,有人无编制的现象,大多数乡镇的文化站(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在岗在编人员少至1人,而且大部分时间还要负责其他工作(兼职),编制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占用。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的人员均属于现有村干部兼任,有文化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无,阵地建设发展不平衡,日常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由于受到人员、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开展难度很大,除部分村(以前的贫困村)有文化广场外,大部分村(社区)没有村级文化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困难大。

二、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做到“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促进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2.1加强新时代文化阵地建设,加强乡村文化站建设。利用乡村文化站(广播站、室),让村村响大喇叭叫起来,乡镇文化站是新时代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其职责是对群众做好新时代文化的宣传、组织、示范、引导。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支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人文环境。新时代好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建设发展是适应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要求,适应群众对文化活动需求增加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乡村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完善,要求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更新原有的群众文化设施,充实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增加文化活动形式,丰富群众文化内容。传承非遗文化龙灯的制作,如耍龙灯的文化艺人等。加强非遗文化的培训,培养龙灯的制作和参与耍龙灯的民间艺人等等。

2.2为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建设指引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乡村文化站建设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学文化、学利学、学技术,宣传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观念等方面教育。从而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不良思想观念。

2.3加强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促进“两个文明”一起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积极为广大群众文化工作服务,它立足于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面向基层,将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为广大群众文化建设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一种有效载体。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从而营造良好的群众性文化氛围,提高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农村群众性文化事业发展。

三、 加强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当前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为适应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出发,谈谈如下建议和对策。

3.1加强新时代群众文化的阵地建设,当前因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村合并,乡镇、村文化站合并,机构、人员优化调整等因素,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流项目建设转逐步增多,面积扩大等因素,群众的空闲时间更多了,群众参与文化娱乐活动需求逐渐增强。组织有文艺爱好的群众参与如健身操、腰鼓舞、广场舞等知识、文艺技能的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既锻炼了身体,使群众精神生活过的充实。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群众组织参加适宜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老年组适宜轻柔缓慢的文娱活动,如秧歌舞、练习太极拳等活动;青年组开展青春活力强的舞蹈等群众性娱乐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少年组,利用周末放假等时间,积极开展读书阅读活动。积极开展文化“扫黄打非”等活动,团结群众,和谐邻里关系,构建健康和谐社会的环境,开展抵制"黄、赌、毒”等活动的宣传。组织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者,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义务宣传,让新时代文明宣传进学校(幼儿园),从娃娃抓起,充分利用学校青少年宫宣传阵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开展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评优评先进,文明村文明户的评定,树乡风文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3.2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随着智能手机网络的普及,微信群、QQ群、微博、抖音等平台的运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自办群众文化的积极性、创造性,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支持建立民营文艺团体、文化大院、个人图书室等群众性文化实体,通过民营文艺团体的引导管理,促进群众性民营自办文化健康发展。

3.3加强乡村文化站建设,把群众性文化纳入公益事业,加大对乡村文化站的硬件投入,完善村级文化文娱活动需要的器材,加大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做到每一个村(社区)有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广场,把村级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群众的日常活动。完善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整合文化资源,切实解决乡镇、村文化站只有牌子而无场所,只有编制而无经费、只有人员而无活动的问题。将城市文化活动融入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中,逐步缩小城多差距,做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一体化建设,融入社会经济的繁荣。

3.4创新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由文化工作人员、非遗传承人,群众文化文娱能人,广场舞队员、腰鼓舞队员等组成文化志愿者,建立文化大院,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文娱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5群众性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发展乡村旅游,将本乡村土文化宣传和旅游业发展,带动商机,提高群众性文化服务的机能,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改造升级,利用4G、5G互联网络群众性文化资源平台为经济建设服务。

3.6丰富新时代群众性文化内容,提升文化品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样,“文化塑造英雄”。新时代文明实践赋予群众性文化事业新的内涵。抓传统节日文化,利用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创造性地开展乡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吸引的有文化文艺一技之长的文化能人参与,抵制各种低俗文化和不良陋习,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形成良好的家风。积极开展常态化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加“四下多"活动的次数。积极做好送电影下乡活动,开展“跟着电影学党史”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了新时代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内涵。挖掘本地特色群众性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利用本地特色产业如养蚕业,将蚕桑产业和群众性文化勤劳致富的典型案例做成文化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许多的贫困户靠养蚕勤劳致富,并带动周围的群众发展经济走上富裕的道路,助力乡村振兴。生产出系列群众性文化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

3.7丰富新时代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形式,利用农村的谚语,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开展群众性文化的宣传,如“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等等的农事谚语编排成群众性文化活动,即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也对农村农时知识的宣传。利用春播秋收时的科技为农服务、春节时的送春联等慰问活动下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3.8乡村群众文化建设,“文+农+旅+商+互联网+N”的运营模式,促进文农旅商大融合。把农产品制作成文化品牌,如辉耀核桃专业合作社种植核桃,将核桃的品种选择、核桃的管理、核桃采摘、核桃的加工储存、销售、做成文化产品,通过网络直播、抖音带货等形式,每年多出售核桃100余吨,增加了产品的销售。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模式,充分利用城市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城市文化生活充实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3.9将新时代文明建设融入群众文化建设中,落地落实。利用乡村大喇叭、小喇叭、村村响,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科技发展,环境卫生,道德文明建设,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科学理论,党的政策、文明风尚、优秀文化、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等等。在农村由于外出务工的大多是青年人,留守的人员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识字能力较低,组织文明志愿者开展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组建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政策宣传宣讲”、法律普及、新技术推广、健康服务、文化惠民、科技普及等服务,关爱留守老人儿童活动,实行“一助一”“多助一”的活动,开展群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教育人。做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乡村、进社区,进农村大院,将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融入百姓家。请老红军、老党员、老革命、老干部等老一辈宣讲红色革命故事,教育下一代,将新时代群众性文化建设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繁荣昌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