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内江

文化教育
当前位置:内江频道  >  文化教育  

双减”之下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转变


2021-10-25 09:14:13  来源:百姓生活网

百姓生活内江讯(江秀霞)自高考恢复到如今已经30余年,无数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人们对学习要求越来越高,高中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再到后来高考的压力慢慢过渡到中考,到了小学,更有甚者对幼儿园的孩子就进行各种考试培训,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可能就有数百家培训班,孩子在学校正常上课,其余时间在培训班渡过,短时间家长好像看到了孩子成绩上涨,可是曾经大家都是60分,现在大家都是80分......家长花了大笔的补课费,真的有效果?

培训班为了要提高成绩,不断超前授课,不断加大难度,导致学生学业负担非常大,导致学校教学开展非常困难,没学的孩子很焦急,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学过的孩子也许一知半解,但是课堂不认真,最后导致并没有完全弄明白,完全知道的孩子已经没有兴趣再学一次,渐渐骄傲自满学习逐渐退步。周末时间给了培训班,孩子没有时间干其他任何事情,人生感觉就只有学习,渐渐地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也没有快乐,孩子的脸上不再有纯真的笑容!

曾经学校一度也把成绩作为评判一个孩子的主要依据,评判一个老师的主要依据,导致很多的老师采取了“题海战术”,让学生提前去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前些年体育老师“一直生病”是常态,孩子运动的时间太少,体质越来越差......

问题日趋明显,已经成了社会的重大矛盾,“双减”已经是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去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调控,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么“双减”之下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就是不再以学业为重?不再统一考试老师就可以懒散教学?不再考试家长是不是就可以放松警惕?答案是否定的。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为了对于人的要求肯定是越来越高,只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味求成绩的机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如今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观念都要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的目标都是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双减”减掉的是重复的,无用的,无效的的作业,必要的练习必须达到,高质量的完成,多思考,学会迁移,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让知识活起来。认认真真的完成相关内容,而不是假装很努力。其次学生应该树立正确观念,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多方面健康的爱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对老师而言,不再集中统一测试,减少作业量,那老师是不是就可以不闻不问呢?其实,这个对老师而言,具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提高,对于知识点及练习题就要更加的精炼,废除冗杂现象。要求各位老师就要对整个教学阶段内容(如初中数学所有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升学考点整体把控,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要求之下,那么每一堂都要精心准备,学生的三维目标都得有一定的体现且尽可能完成,根据各学科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动手,动脑,动手;不上形式课,把每一个点落到实处。这对于教师要求非常高,对各位老师也是鞭策作用,不断去学习,提升自己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与时代要求的传道受业解惑相符合。

目前对于家长而言,感觉很焦虑,回家作业很少,没有统一考试也不知道问题,感觉不知所措。其实各位家长,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陪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孩子存在问题的时候及时引导,督促孩子自律起来。在现在的政策之下,我们不难看出,自律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对于很多家长其实对于孩子教育是非常盲目的,忘了自己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健康生活。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巨大,隔代教育,溺爱,毫无底线满足孩子的要求等成了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不能及时认识问题:如总觉得孩子小犯错正常,无限包容,没能及时纠正错误,导致在孩子到了能明辨是非的年龄已经成了“问题孩子”,纠正起来相当困难。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一同遵守相应的准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老师而言,一个行为习惯良好,“三观”正确,被爱着的孩子是一定可以教好的。

教育从来不是老师和学生的问题,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民族的未来,家庭、学校及社会应该紧密结合,积极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接班人而努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