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永安镇白乌鱼繁殖基地
百姓生活内江讯(谢曼 梅亮 梅吉雨)今年以来,内江市中区白乌鱼养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农业农村局的具体指导下,市中区渔业发展中心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推进白乌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突出“三个高标准”,做好白乌鱼发展规划
近年来,内江市中区白乌鱼养殖面积约有6500余亩,产量500余吨,各类白乌鱼养殖经营主体10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示范社3家、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家。市中区白乌鱼养殖主要以“池塘精养”、“池塘混养”、“稻田生态养殖”等养殖模式为主,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永安、朝阳、凌家等3个镇。区委、区政府把白乌鱼产业作为市中区富民增收的特色水产主导产业聚力发展,白乌鱼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白乌鱼之乡的发展情况
目前,市中区白乌鱼成鱼产量占全国70%以上,苗种供应占全国90%以上,2020年全区白乌鱼产值达1.11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白乌鱼生产基地。高起点规划做好白乌鱼发展,依托省三星级现代水产园区建设,编制《白乌鱼产业专项发展规划(2020-2022年)》,重点推广白乌鱼“池塘精养”、“池塘混养”、“稻田生态养殖”及“池塘高效健康养殖”等养殖模式,主要开展白乌鱼亲本培育、苗种繁育、成鱼养殖等。
聚力“三个优化”,做强白乌鱼产业支撑
“优化养殖结构,推进国家地标产品白乌鱼“育繁推”一体化,力争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四川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平如是说。他指出,目前,公司已发展白乌鱼5500亩,我们要做大做强白乌鱼的产业支撑,使内江白乌鱼的产业走出四川推向全国。
四川浙新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周建平(右)接受记者采访
近年来,内江市中区“永安白乌鱼”于2010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同时,白乌鱼注册“江龙鱼”“膳之鱼”等特有品牌,纳入内江“甜城味”区域公共品牌。将白乌鱼生产基地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白乌鱼产品监测合格率98%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优化品牌效益,使“永安白乌鱼”产业走在了全市白乌鱼发展的前列,受到内江市中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与此同时,该公司在大力优化养殖技术方面,也收到显著成效。近年来,该公司在市中区渔业发展中心的大力帮助下,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推动“智慧渔业”在白乌鱼生产上的应用,建设适度规模水产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1个、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基地2个。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高效养殖模式。
聚焦“三个融合”,延长白乌鱼产业链条
今年以来,四川浙新农业科技公司竭尽全力开展白乌鱼的发展工作,在市中区渔业发展中心的帮助指导下,延长白乌鱼的产业链条,在“三个融合”上做文章,收到显著成效。
鱼旅融合发展的垂钓中心
首先,是“种养加”融合,在调结构上下功夫。该公司发展“渔果”种养模式,循环利用白乌鱼养殖尾水,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开发白乌鱼汤、白乌鱼糕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极大地提升了经济效益。
其次,是“产供销”融合,在搭平台上抓落实。该公司依托江龙省级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互助合作组织提供“产供销服贷”等全链条服务,已发展社员235户,每年代购渔需物资1000余万元。
近年来,该公司与国家级垂钓中心、大千艺苑渔乐园、永安甜蜜渔村等景点共建渔旅融合发展。
着力“三个强化”,做实白乌鱼发展保障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近年来,市中区为了做实做好白乌鱼的发展工作,积极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白乌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白乌鱼发展工作专班。
与此同时,市中区将出台扶持政策,从苗种补贴、种质资源、基础设施、金融保障、科技支撑、品牌宣传等全产业链支撑。推行特色水产渔业互助保险与渔业商业保险模式;优化白乌鱼发展基地基础设施,做好用水用电用地等配套政策保障。
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的奖牌
不仅如此,市中区渔业发展中心还强化科技支撑,与中科院淡水所、省农科院、华中农大等10余个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专家工作站1个、鱼病防控快检室1个,引入博士、副高级以上职称、二级岗位专家等,实施科技项目。《白乌鱼高效养殖技术》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两次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正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尤宇所说,近年来,市中区开展白乌鱼的产业发展工作,着力“三个强化”,使白乌鱼的发展工作顺利进行,走在全市渔业发展的前列。
2021年10月25日,市中区正式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白乌鱼之乡”荣誉称号,并同意与市中区共建白乌鱼特色渔业公用品牌。这既是对该区过去所做工作的鼓励和肯定,也是对市中区更进一步、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推进白乌鱼产业发展的鞭策。据悉,市中区将以此次授牌为新的起点,持续推进白乌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园区化发展,让“中国白乌鱼之乡”这一金字招牌名副其实、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