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内江讯(陈珍 李婷 巫宗芳 王轶)为了把《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校际协作教研为平台,以优秀教师为主导,以学案教学为研究载体,零距离地接触课堂教学,面对面地与教师互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2023年的4月11日到4月14日,椑木镇片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道德与法治》、《生命生态与安全》、《劳动》、《科学》四个学科课堂教学优质课展示活动,为椑木片区教师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4月11日,《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在椑木镇小河口学校举行。 小河口学校熊莉老师的《学会反思》,利用曾子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导入课题,通过对反思的意义、反思的分类、反思的时机的学习和理解,告诉学生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以促进健康成长。
椑木镇中心学校代莉老师执教的《买东西的学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到买东西的学问,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的能力,也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椑木镇中山学校朱静老师执教的《我是独特的》,通过播放视频、观看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独特”的内涵,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发扬自己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椑木镇椑南学校钟慧老师执教的《我参与我奉献》,在立德树人的导向下 ,注重细节,精心雕琢每一个环节,以情促悟,培养了学生扶危济困、乐施好善的传统美德。
椑木镇小河口学校雷艳老师执教的《应对自然灾害》,授课思路清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了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懂得了如何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4月12日,《生命生态与安全》在椑木镇中心学校举行。 小河口学校吴守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游泳防溺水》,课前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孩子们讲解了溺水急救的误区,并科学地给学生传授自救处理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预防溺水和掌握自救的知识,同时还教会了孩子们就地取材制作简易漂浮物。 椑木中山学校罗琳老师的《当心雷雨天》,用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播放视频告诉孩子们什么是雷电?雨是怎么形成的?雷雨天气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危害?雷雨天气应该如何避险呢?当遇到被雷击的人时该采取什么急救措施?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椑木中心学校刘欣老师的《狂犬病》一课,孩子们学习了狂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期以及预防措施,思路清晰,为孩子们科普了传染病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4月13日,《劳动》优质课展示在椑木镇中山学校举行。来自小河口中心校的杨永东老师带领六年级学生到劳动研学基地开展的《地理环境与生产劳动》户外课,利用酸碱试纸对基地泥土进行测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关于土壤与植被特点的科普盛宴。
来自椑木中心校的李玉倩老师在一年级教室开展的《整理书包》,精美的课件、亲切的语言和自然的教学组织,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中山学校的凌小丽老师组织六年级学生在劳动研学基地开展的《种植花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熟练的动手能力,小组内明确的分工都体现了凌老师对课堂目标的精准把握,同时也让孩子们掌握到种植的技能和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4月14日,《科学》优质课展示在椑南学校举行。
小河口学校李章琴老师带来的《物体的变化--制作汽水》,通过猜一猜、摇一摇来判断纯净水和汽水的区别,激发孩子们对制作汽水的好奇心。李老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实验,培养了孩子们动脑动手的能力,也通过实验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椑南学校陈林老师带来了《庞大的“家族”》,通过多媒体课件、昆虫标本的观察,让学生亲历过程,逐步构建昆虫的概念,并学以致用分辨出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昆虫标本,让孩子们感受到昆虫家族的庞大和科学带来的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椑木中心学校温小燕老师带来的《声音的产生》,先通过聆听音频,感受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来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椑木片区学校领导和听课老师们围坐一起,开展研讨活动,授课教师们畅谈教学构思,反思教学中的不足,片区内学校的领导和听课的老师们也畅所欲言,既指出课堂中精彩且值得学习的地方,又不吝赐教地给出中肯意见。
椑木镇片区优质课以科学启智,与道法同行,和劳动相交,邀生命生态与安全随行。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既诠释了新课程标准,又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既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平台,也为其他教师创设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机会。一次磨练,一次成长,一种付出,一种收获,老师们都十分珍惜这次体验优质课展示机会。
来源: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