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开展“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纪实
四川中农盛禾农业科技公司王总(左二)向客人介绍“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
百姓生活内江讯(梅亮)2022年9月,内江市市中区首个“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在市中区龙门镇茅棚寺村举行。“五良融合”是指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种农艺农机融合发展。推进“五良”融合发展,是解决当前农业人口老龄化,是发展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
据悉,市中区龙门镇采用创新经营模式和机制,以龙门镇茅棚寺村为项目核心区,以确保土地属性不变为前提,对农田地开展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改造,修建农机通行道路、进出坡道,先后对一批缓坡、撂荒地进行改造,建成宜机化作业田(地)1200多亩,农业机械通行率和作业率均达到100%,实现“三通一平”的效果。
统筹规划 创新机制促发展
一年来,市中区龙门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现场办公,解决“五良”融合配套设施问题,区农业农村部门领导随时到现场指导,做好技术保障。项目实施以来,区、镇、村各级领导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遴选实施主体公告,尤其是对项目实施统筹规划,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受到区农业主管部门的好评。据悉,经村民大会研究,决定选出四川中农盛禾农业科技公司为实施主体,全权负责“五良”融合的具体工作。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实际投入资金350万元整,目前拥有拖拉机3台,收割机6台,各大中型机械设备数台,公司聘请内江市农科院多位专家为技术顾问,并与省级龙头企业内江市飞龙米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产业联盟。该公司已在项目区内流转土地,一期工程已改造面积337亩,改造前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油菜、蔬 菜,宜机化改造后,种植玉米、水稻、油菜。
王总(左)向来宾介绍宜机化播种设备
万事开头难。据了解,茅棚寺村“五良”融合实施主体确定由中农盛禾农业科技公司全权负责之后,龙门镇党委、政府按照全域规划、集中连片、科学合理布局,坚持以粮油产业为重点,把项目建设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结合,建设以“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基地为核心,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多措并举 齐抓共管赢赞誉
“公司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 作的重要指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组织方式,强化“五良”融合!”中农盛禾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王云宽表示,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模 式集成,完善高效协作的组织机制、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 制,解决在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据了解,公司开展“五良”融合工作以来,以项目试点推进会为契机,积极探索农业规模化、高效益发展的新路径,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茅棚寺农业园区,尤其是创立集科技水平领先、综合效益较好、示范带动力强、产品绿色安全、生态环境优美于一体的粮油基地发展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为“五良”融合配套修建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引人瞩目的是:龙门镇党委、政府将该项目纳入2022年“挂图作战”任务和重点项目来抓,镇党委、政府分别确定一名领导抓,部门负责具体落实,责任分工到岗到人,全力协调推进。与此同时,龙门镇与区农业农村局建立了工作专班,在茅棚寺村成立了项目监督协调小组,全面参与项目建设。不仅如此,项目实施业主还制定了倒排工期表,对照项目时间进度表有序推进,形成部门参与、全员配合、集中发力的格局,尤其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支出效应,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赢得了市中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提质增效 融合发展见成效
一年来,四川中农盛禾农业科技公司以“五良融合”为突破口,以科技、制度、机制“三个创新”为动力,流转土地1200多亩,加快向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高质量供 给、高效能应用方向转型,推动装备、技术、服务、设施升级。
成片的小土地合拼成适合宜机化耕种的大土地
据了解,该公司坚持以现代农业装备为牵引的“五良”融合。在宜机化改造项目区率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发展模式。“一控”:利用渠道整治、田埂筑固等工程措施和节水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使农田能排能灌。“两减”:通过地力提升改善土壤条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宜机化田块整治后促进和推广农家肥使用 。“三基本”:通过改造农业机械化农机生产 便道提高田块通达率,促进畜禽粪污、秸秆、废弃物的基本 再利用,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发展模式,促进“五良”融合发展,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改造后的农田种上了粮食作物
据悉,一年来,市中区为了加快“五良”融合发展,还修建了一个集生产、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该农事服务中心投资400万元,可提供粮食烘干和仓储、机械存放、秸秆处理等一体化服务,修建完工后将与内江市飞农米业公司合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增加10万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来,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茅棚寺村通过项目改造,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良田,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产量大幅提升,稻药、粮菜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