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内江讯(程民)近期,资中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46岁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成功实施救治。这是我院用该术式治愈的第二例复杂动脉瘤出血患者。
颅内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位居第三。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人残废或死亡,未得到处理的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出血后未行手术者,1月内死亡率为22-50%。通过手术可以极大提高病人的存活率。该病治疗方法通常有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两种手术方式
接诊医生黄文忠经CT检查初判属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性大,遂安排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病因。
DSA二维图像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有一中型囊状动脉瘤,在该动脉瘤远端似有另一微小型动脉瘤。DSA三维成像多角度显示证实中型动脉瘤稍远确实存在另一微小型动脉瘤。
常规思维较大的动脉瘤出血机率更大,但微小型动脉瘤也有破裂出血可能。两个动脉瘤都具有风险性,均应该得到处理。神经外科主任程民组织全科讨论制定了4个手术方案。
方案1: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因这两个动脉瘤均处于颈内动脉眼段,手术操作相对困难,手术风险较大。该方案作为备选。
方案2: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支架置入术。该术式处理中型动脉瘤较为适宜,但对微小型动脉瘤可能存在栓塞困难或不能栓塞的情况,术后仍会有血流冲击,不能解除危险,且置入支架后需要进行抗小血板治疗,仍然存在较大的出血风险,排除该方案。
方案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血流导向支架置入术(同期完成)。该术式优于方案2,冲击动脉瘤的血流量会显著减少,降低了出血风险。但同样存在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不是最优方案。
方案4:分二期手术,一期行中型动脉单纯弹簧圈栓塞术。2-3周后二期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该术式优点是一期术后不用行抗血小板治疗,明显降低了再出血风险。是目前最优方案。
经与患者及其家属详细沟通后决定采纳方案4。
一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中栓塞了中型动脉瘤。一期术后20天,二期行颈内动脉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
二期手术置入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支架释放贴壁良好,耗时短,手术顺利满意。
常规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多项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证实,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颅内动脉瘤,传统动脉瘤瘤体内填塞或普通支架置入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不同于以往的动脉瘤瘤体内填塞,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通过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以消除或减弱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达到动脉瘤瘤体内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的目的,最终在支架表面和动脉瘤瘤颈处形成新生内皮细胞,实现动脉瘤的完全闭塞和治愈;与此同时,也实现了载瘤动脉的重建,并降低了动脉瘤复发再通的风险。
随着临床的应用和基础科研的不断深入,针对巨大和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先后面市,并具有越来越好的性能和操作体验,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得到提高。到目前为止,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治疗巨大和复杂颅内动脉瘤是国际国内技术最为先进、疗效最为理想的术式。
两名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代表我院神经外科紧跟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发展的步伐,专业技术能力再上新台阶。
来源:资中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