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内江

百姓之声
当前位置:内江频道  >  百姓之声  

援助东帝汶两年!内江医生谢云峰曾浩载誉归来


2023-11-01 11:27:01  来源:内江新闻网

两年前的10月19日,中国(四川)第九批援东帝汶医疗队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启程,飞赴东帝汶执行国家卫生援外任务。其中,包括两名内江医生——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党支部书记、主任谢云峰,内江市中医医院创伤骨一科副主任曾浩。



援助东帝汶出发前,医疗队全体成员在机场合影



援助东帝汶出发前,曾浩(左)、谢云峰(右)在机场合影


记者10月26日从内江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历经700多个日夜的医疗援助工作后,两名医生圆满完成任务,捧着东帝汶总统颁发的共和国总统荣誉勋章归国,已于10月25日回到内江。

“付出很多,收获更多!”

“黑了,也瘦了!”是妻子刘小瑕见到谢云峰的第一感受。夫妻俩阔别两年,谢云峰的变化显而易见。他总结这两年的援助工作,“付出很多,收获更多!”

1977年出生的谢云峰,为内江市新技术专家库专家成员、市卫生健康行政审批专家库专家成员、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曾被评为内江市卫健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东帝汶总统奥尔塔为谢云峰颁发勋章和证书后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东帝汶是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的岛国,也是一个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医疗体系薄弱、卫生服务和保障水平较低的国家。全国只有一家国立医院——东帝汶国立医院,也是其首都帝力医疗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2021年10月19日,时年44岁的谢云峰别妻离子,戴着党徽,怀揣为国出征的荣誉感和救死扶伤的使命感,随中国(四川)第九批援东帝汶医疗队奔赴异国,在东帝汶国立医院开展援助工作。

在东帝汶期间,谢云峰时刻牢记党员初心和医者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曾两次获东帝汶国立医院致信感谢,荣获东帝汶国家卫生部表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集体),中宣部及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2023年“最美医生”团体表彰,“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致信感谢,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表扬等。



谢云峰(左)在当地开展医疗工作(受访者供图)


谢云峰在东帝汶积极开展新技术10余项,开创了当地医学界多个“首次”,主持该国泌尿外科首例腹腔镜手术、首例膀胱镜诊疗技术、首例微创膀胱造瘘、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引流术、首例高难度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以先进医疗技术造福当地人民。在常规开展各种疑难手术的同时,他积极推广上述医疗技术,普及“开放手术微创理念”等先进医学理念,帮助当地建立稳定的泌尿外科团队,终结了当地患者需要去国外进行膀胱镜检的历史,使当地90%以上患者能在门急诊接受膀胱造瘘手术而无需住院麻醉下治疗,极大节约了医疗资源,挽救了多名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谢云峰全程参与了由中国援助的东帝汶国家碎石中心的建立和运行管理,服务当地患者,受到东帝汶总理、卫生部及媒体关注,对于提升中东友谊、树立中国形象起到了积极良好的作用。

他在当地开展义诊,冒着感染风险参与疫情防控,多次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手术等治疗;多次受邀为东帝汶政府高层提供医疗服务,包括现任总统、副总理、部长、总统助理等,其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了一致好评。

2023年,谢云峰全程、深度参与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东帝汶期间的医疗工作,包括车辆保障、现场志愿服务、协助看诊、参加船上手术等;2022年出色完成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带领的高级访问团的医疗保障和交通保障工作,受到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的书面表彰。

2年全勤几乎无休,超半数时间处于24小时值班状态;在无电的乡村打着手机照明义诊至深夜,2年无投诉无事故无争议……援外期间,谢云峰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树立了中国医生的良好形象,传播了中国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精神。

“不负光阴,不负祖国!”

“不负光阴,不负祖国,所有坚持和努力,所有酸甜苦辣,在拿到证书这一刻都是值得,也是幸运的。”10月23日,从东帝汶总统手中接过勋章和证书,曾浩感慨万千。

1982年出生的曾浩,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骨外科在职研究生,曾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擅长下肢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微创治疗及上肢骨折、关节内骨折、骨盆骨折、骨不愈合等治疗。



东帝汶总统奥尔塔为曾浩颁发勋章和证书后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两年前,曾浩主动报名成为中国(四川)第九批援东帝汶医疗队一员,前往6400公里之外的东帝汶践行医者初心,力行援外使命。在此之前,他经过8个多月的脱产培训和专科轮训,并提前与第八批援东帝汶医疗队开展“云交接”,为抵达受援国后迅速进入状态做足准备。

据曾浩介绍,在东帝汶,交通工具以摩托车为主,交通事故频发,骨折的患者特别多。但是东帝汶国立医院骨科医生极度缺乏,全国仅有一名骨科专科医生,在救治理念和治疗策略上极度落后,无数患者因种种原因造成肢体感染、假关节愈合、截肢,最后终身残疾。

看到这种局面,曾浩痛心疾首。面对落后的手术室设备,极度艰苦的医疗环境,曾浩告诉自己:“遇到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定要给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最精准的治疗。”

在两年的援助工作中,曾浩共接诊患者2047人次,住院患者1358人次,手术患者564人次,外出义诊9次,主要对下肢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微创治疗及上肢骨折、关节内骨折、骨盆骨折、骨不愈合等治疗。他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为当地医生详细讲解骨科治疗新技术,开展培训班,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回国前,东帝汶总统奥尔塔为曾浩颁发勋章和证书(受访者供图)


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曾浩就从国内购买中医骨科小夹板,积极推动骨科C型臂的购置,提高手术治疗的精准度,助力东帝汶骨科医疗技术发展,帮助更多骨科患者。

“援外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为东帝汶的医疗卫生作贡献,也是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作贡献,更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回想起在东帝汶的日子,曾浩表示,能用医学知识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是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他说,虽然回到内江,但和东帝汶的情谊还在延续。今后,他会继续通过网络与东帝汶国立医院医生开展交流学习,把这份援外事业持续下去,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