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旱地坝村产业发展纪实
百姓生活内江讯(梅吉雨)今年以来,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旱地坝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解决好产业发展的问题放在首位,积极开展莲花白、中药材枳壳的种植工作,尤其是创立了旱地坝莲花白的特色品种,以品牌带动生产,以生产带动增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赢得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产业发展 突出保障措施
据了解,石子镇旱地坝村位于石子镇南部,距石子镇场镇3公里,距内江城区42公里,全村9个社,共有村民1035户,2495人。全村耕地面积2676.21亩,其中田1345.92亩,土1330.29亩,全部确权到户,人均耕地1.03亩,辖区内山坪塘13口。
旱地坝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宗莲(右)向来宾介绍大白萝卜的种植情况
近年来,旱地坝村重点发展种植业,主要以种植精品莲花白和甜糯玉米轮作为主,种植2000余亩,每年带动村民受益近万元/亩;种植中药材枳壳约200亩。据悉,旱地坝村与重庆市吴家镇隔河相望,西邻东兴区平坦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大清流河环绕而过,马滩地河穿插而流,水资源丰富,以稻、菜为主的发展有较大潜力,尤其是旱地坝村南面与重庆市吴家镇万亩蔬菜基地相隔于大清流河,具有交通优势,项目区距离内大高速吴家出口仅3.2公里。值得一提的是,该村的发展模式:采取“专合社+农户”共建模式。其中,有技术的农户集中种植精品莲花白、甜糯玉米等,采取商贩上门收购的销售模式,建立商业超市、批发市场等固定销售渠道,确保农民增收。同时也有农户将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租金的形式,增加收入。
当前正是莲花白采摘时节,这些个头大、脆甜、口感好的莲花白正运往重庆市区销售
今年以来,旱地坝村“两委”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保障措施,两手抓两手都硬,收到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旱地坝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适宜规模化发展种植,按照镇党委、政府部署,该村倾力打造立体经济模式,依托地平地阔的特点,探索机械化助力种植业发展模式,增加生产便道、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夯实产业特色发展。目前,旱地坝村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约2500亩,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运输的高效发展。
打造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提高效益发展,聚力打造品牌化园区,是旱地坝村未来发展的重头戏!”旱地坝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宗莲说道。一年来,旱地坝村在打造品牌化园区方面下功夫,收到好的成效。
村民们正在大棚里种植“二荆条”海椒秧
一方面,大力推进蔬菜交易中心发展。该村创立了旱地坝莲花白特色品牌,以品牌带动生产,以生产带动增收,带动全村劳动力就业、带动间接劳动收益,取得很好的成效。
另一方面,实行土地流转。据悉,该村针对全村的撂荒地采取流转方式,对外承包,有效的解决了农村撂荒地的问题和剩余劳动力或者弱劳力的务工问题。与此同时,该村推动吴家镇万亩蔬菜园区产业有效衔接,促进了旱地坝村的各项产业发展。
“二荆条”海椒种植承包人(中)向客人介绍海椒的销售市场
目前正是旱地坝村蜜桔的收获季节
不仅如此,该村在打造品牌园区时,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受到镇党委、政府的点赞。一是经济效益。旱地坝村建成内荣农业高新区,并将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特优、精”蝶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争取产值超2千万元。二是社会效益。通过土地流转后经营者返聘以及依托莲花白有机种植基地的“金字招牌”引进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流转企业,可就地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三是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建设,该村实现发展有机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培育新农民,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李宗莲书记(左)向来宾接介绍村办公室的建设情况
接下来,在新的一年里,旱地坝村“两委”一班人为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我们相信:勤劳朴实的旱地坝人一定会在石子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团结拼搏,奋力谱写旱地坝村跨越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