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百姓生活内江讯(梅吉雨 陈洁彬)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全力打造“内江市东兴区万亩优质粮油园区”的发展契机,认真践行村民共同富裕理念,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统揽,以乡村振兴为主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立足镇情,精准发力,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人们不禁要问:石子镇有何成功的作法?
政治站位抓落实 返贫底线不动摇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整合自然资源,是开展万亩优质粮油园区建设的头等大事”!石子镇镇长梁东如实说。他认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提高政治站位放在首位,是石子镇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头戏。
石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东(左三)去桂溪社区生态养殖场调研
一方面,严格压实镇村两级工作责任,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相关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制定《石子镇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建立每周一走访、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半年一总结工作制度。同时,建立健全镇、村两级网格管理体系。目前,石子镇共有网格管理人员100名,其中镇级网格长1名、监管员1名、监测员1名,村级网格长8名、监测员8名、网格员81名。制定镇级方案,组建8个督导小组,明确各级工作责任。不仅如此,还制订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工作清单、“后评估”任务清单、帮扶人结对信息清单、“一户一策”,严格落实重点人群、监测对象“一对一”帮扶制度,明确责任到人,保证帮扶到户、措施到位。同时,加强4个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管理,常态化跟踪督导,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
七星村“两委”认真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
另一方面,全镇已脱贫人口708户1544人,监测户60户158人,消除风险43 户108人。据悉,该镇制定了《石子镇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明确监测范围和对象,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排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2024年纳入监测户11户36人,制定帮扶措施26条,新增帮扶联系人11人,消费帮扶83户156人。值得一提的是,严格落实帮扶措施,完善农户申报、干部排查、系统筛查等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配合区级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走访排查768人次,排查解决问题46个。同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新(改)建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6户,改善12户脱贫户饮水条件。2024年新增低保户207人,脱贫户监测户务工644人,其中省外务工256人,拨付务工补助资金28.96万元。抓好控辍保学,对5名特殊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雨露计划补贴24人3.6万元,落实脱贫户、监测户公益性岗位115人,落实到户产业养殖387户,资金拨付47.8625万元。另外,在2024年中发放小额贷款7户35万元。目前,全镇脱贫群众收入增速21.59%,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持续改善,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难怪东兴区委领导在石子镇调研时强调,石子镇党委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责任到人、帮扶到户、措施到位,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变化。
产业振兴促发展 民生项目稳增收
“发展才是硬道理!”近年来,石子镇党委一班人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民生项目,两手抓、两手都硬,收到好的成效。
首先,全力打造“内江市东兴区万亩优质粮油园区”,粮油全区面积10800亩,其中核心区6600亩,“五良融合 宜机化改造”3600亩。2024年被评为内江市5星级万亩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内荣农高区”建设,农户套种、间种脆莲白、甜糯玉米等品牌蔬菜2000余亩,产值达460万元。
旱地坝村一村民通过养殖黑山羊致富
其次,依托“石子镇水产养殖园区”,养殖鲈鱼、黄辣丁鱼等特色品种2500余亩,养殖龙虾500余亩,水产养殖持续发展。投资100万元,建成盛丰繁育基地,加强与高校、农科院合作,自主培育黄辣丁鱼新品种,幼鱼生长周期缩短50%,成鱼体重增长20%,目前,基地每年可繁殖黄辣丁“水花”7000万尾,产值42万元。投资460余万元,建设1000平米工厂化养殖场1座,引进液氧增氧等新设备,试点工厂化养殖鮰鱼,预计年产100吨,产值240万元。
再次,依托石子镇粮药(天冬)现代农业园区,探索“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方文种植专合社等经营主体为龙头,打造枳壳现代农业园5000亩,建成集烘干房、冻库、仓储等一体的加工基地,日加工干果1万斤。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研发中药饮片、枳壳膏等加工产品6种。通过资金、土地、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吸引180余村民参与产业发展,联农增收。目前栽种枳壳近50万株,年产300万斤,产值超500万元。
龙安村一后备干部陈诚带头饲养家免,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引人瞩目的是,近年来石子镇党委拓展民生项目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促使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高项目资金投入使用的精准度和实效,全镇实施项目14个资金6873万元,其中乡村振兴项目6个1493万,完成道路建设11.2公里,完成互助污水处理建设,推进旱地坝大桥、七星村还房建设、桂溪社区防洪堤、长冲提灌站等项目建设,协助推进国家级项目“川气东送”,协调所涉及8.6公里374.1亩项目用地,使项目有序开展;二是旱地坝村提灌站、蔬菜交易中心、蓄水池整治建设项目已完成验收并相继完成所有资金支付;社区变压器已完成初验且完成所有资金支付,防洪堤建设已接近尾声。三是发放稻谷补贴面积5008.9亩,补贴资金33.49万元;发放地力补贴面积19068.93亩,补贴资金共计253.64万元;临时救助110人,救助金11.423万元,发放1235人次散居供养特困人员供养金86.697万元,发放城镇低保249人次资金10.781万元,农村低保8545人次资金255.8883万元。四是村集体自主发展天冬、枳壳种植,而且还发挥小清流河水资源优势,引进农业公司,共建水产养殖场,每年村集体固定收益约12万元。2024年集体经济总收入138.89万元,截止目前到账120.13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向成员分红14.585万元。
生态振兴强治理 人才振兴写新篇
众所周知,近年来石子镇党委强抓生态振兴的治理,在提升环境保护力度上下功夫,收到明显成效。一是持续开展“六净六顺、清杂去乱”工作。共清除垃圾1400余吨,沟渠垃圾35余公里,道路123公里,清除门店卫生200余处、牛皮癣300余处,清查乱停乱放行为280余次,道路杂草200余车,规范农户农具及柴草摆放600余处,生畜养殖规范300余处。与此同时,落实河长制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队开展排查并制定保护措施,新建互助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对石子场镇污水管网全部提升改造,支管网全部入户;落实“人防+技防”模式,秸秆禁烧和水环境治理取得成效,目前该镇大清流河李家碥国控断面水质全年平均值已达地表Ⅲ类。另外,还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中心的使用,推进现代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全面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工作,综合利用率超过92%。
石子镇建立水产养殖基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如果说,生态振兴提升了环境保护力度;那么,人才振兴则使石子镇未来的发展跃上一个台阶。一是深入挖掘五类人才4114名,回引返乡农民工20人、大学生5人,面向社会召考村社后备干部,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7人,村党组织带头人21人,培养农村家庭能人1500余名;召开知名人士暨返乡人才座谈会,走访返乡人员300余人,宣传镇村产业发展和人才政策举措;二是与吴家镇拟定合作框架协议,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河流共管、文化交流、支部联建、人才共享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建。去年共建内荣蔬菜联合专家库,招引川渝两地专家10人,开展川渝科技协作技术攻关,选育甘蓝新品种2个,组织蔬菜种植技术培训10余次,解决蔬菜病虫害治理等问题20余个。三是与内江师范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内江卫健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内江市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中药材种植、天冬种苗繁育、现代粮油种植、蔬菜种植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已建成水稻、小麦试验示范种植基地、天冬苗圃基地,积极推进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四是加强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开展镇村干部培训7期,提升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农民种养殖技术培训1期,提升农民种养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用技术就业能力;大力支持石子中心校扩建,连续5年奖励优秀高考、中考学生和优秀教师,石子镇中心校教育水平连续10年名列全区同类学校第一名。培塑省级致富带头人1人,市级优秀农村家庭能人1人,产业发展领头雁3人,致富带头人12人,领取“东兴优才卡”3人。
石子镇建设的万亩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石子镇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探索万亩优质粮油园区建设的发展机制,现已初见成效,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正如东兴区委领导来石子镇调研时所说,石子镇抓住打造“万亩优质粮油园区”的发展契机探索“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了石子镇乡村振兴的新变化,走在了全区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