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内江

文化教育
当前位置:内江频道  >  文化教育  

一面锦旗见证38载杏坛耕耘


2020-06-30 09:45:04  来源:百姓生活网

——记东兴区郭北镇中心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陈名福老师


百姓生活网内江讯(张奇)2020年6月8日,东兴郭北镇中心学校2014级2班的家委会代表,自发地给该班班主任陈名福老师送来了“遍栽桃李树,广育栋梁材”的锦旗,没有约定,只有心灵的默契:这是一份水到渠成的民意嘉奖,更是一份发自家长们内心的感谢之情,让我们眼前豁然一亮,教师虽然只知默默耕耘,不求回报,却也能被人铭记,教师虽然朴实无华,却也能被人推崇,一面锦旗,揭开了陈名福老师38年的从教生涯。



陈名福老师今年56岁了,1983年参加工作,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38个春华秋实,岁月留在他身上的,是对教育工作满腔的热情,是对学生无限的关爱,是对攀越高山不止的执着追求。陈老师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过英语、数学、语文、音乐等多学科教育而无怨无悔,从迈着坚实的步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受学生喜爱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继而敬畏的政教主任,再到引领学校教育科研、积极创新的教科室主任,一步步走来,铸就了38年平凡却不平常的辉煌。


以爱为本,矢志不渝,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陈老师说的一段话,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信念之源。陈老师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熏陶学生,自觉端正师德师风,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用自己的言行做好同行、学生的典范,才能完美地诠释“德高为范”的含义。爱是教育的真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从教者一定充满仁爱之心方得始终。


用心教书,严谨治学,追求育人者的匠心


在教学中,陈老师始终如一地坚持用心教书,“匠心”育人。郭北镇中心学校座落在乡镇,许多年来教师编制缺乏,教师老龄化非常严重,对于缺编缺岗,学校唯一的办法是“一师多能、一师多专、一师多课”,翻开历年来的课程总表,陈老师的工作量总是居全校教师之首而任劳任怨。还记得在初中部没进行合并时,陈老师曾担任过六个班的英语课程,几乎平均每天都是5节课。为了在繁重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他坚持教育科研教学融为一体,创新式地提出“XXXX”教学法,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成绩,该年级在当时的统考中获区一等奖。

陈老师快近60岁了,依然如故地利用许多休息时间,在班上、在办公室内辅导学生。我们曾会唱一首歌“每当我经过老师窗前”,歌词的内容便会清晰地为我们再现出这样一位孜孜不倦,伏笔备课、批阅作业的老师形象。陈老师每天总是最先到校,几十年,天天如此,风雨无阻,以一个育人者的“匠心”精神,诠释了从教者最朴实无华的追求。为了提高全班同学的书写,陈老师就当好陪练,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朗读,陈老师就是主持,是播音员……陈老师还是一位音乐教师,他男中音的“金嗓子”是最强的音符,引领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陈老师善于积累语文课本内外的知识,丰富课堂,使课堂充满乐趣而不枯燥。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学习新知是陈老师治学的又一方面。在疫情期间,他每天坚持上网课,从未间断。备课、收集素材、制作微课。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无一不先试讲,觉得在网络上不利于学生理解,就反复修改讲课稿,反复多次,力求精准,每天不知要用多少时间。有的老师劝他,算了,你这么卖力,网络那头的学生不一定会领情哦。陈老师却笑笑说,尽心教学是我的本份,这届毕业班也是我最后能教毕业的班级了,饱含了一位从教者即将荣退的不舍和依恋。


严爱相济,教书育人,抓实细节立德树人


小学教师,就像许多人说的,是“万金油”,什么都要会,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为人师表、他人楷模。

从初中部合并后,陈老师留在中心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他处处以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严格地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处事常规训练。在班上,陈老师倡导了一种“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都能干”的班风建设模式,在他所任的每个班级,都形成了一个弘扬正气,积极主动、自我管理极强的班集体。

陈老师是一个多面手,每次学校举行大型庆祝活动,他都是亲力亲为,从选曲到编排,每一个细节,甚至表演时的面部表情,他都会像一个导演,亲自把关指导。在获奖感言中,陈老师说,我如此参与活动,如此不惟余力、费尽心思去筹划节目,不是为了获奖,当然获奖能令所有人得到快乐,但我的衷心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老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让学生看到我们为工作而精细的“匠人”之心,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在陈老师的精心编排下,多次获得各类庆祝表演活动节目第一名,受到师生高度赞誉。


强管理核心,聚家长力,营造班级育人环境


良好的班风对于班集体的成长非常重要。陈老师在班务管理日记中写到: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么班风就是这个生命的灵魂;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完整的圆,那么班风就是这个圆的圆心。38年,历任班主任工作,陈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班集体建设管理经验。在强调班集体的团结建设时,他提出 “我们的班,我们的家”的理念。他经常教育学生,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家,温暖舒适与否就要靠每位同学去悉心经营;他去分析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找准他们的共性,因材施教,因人而“育”;他所任班主任的班级,无不纪律、行为规范条例鲜明,约束力极强;他所管理的班级,学生对班级的管理积极性很高,因为他倡导班级成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都能干”的人文科学管理,激发了学生的强烈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陈老师在选拔班干部时,有他独特的见解和做法。他说他会选择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加入,因为这样的学生会自始至终围绕班主任的要求和班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工作;放手学生工作,促进班干部成长。班主任先要交待清楚该怎么干,然后让班委按照要求去办,事后认真总结哪些地方做的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或者完善,这样班委做起事来才会有目标和方向;常开班委会,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班上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调整一些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班干部有哪些困难,以便及时给他们建议,这样会更好更及时。事无巨细,陈老师就是这样将满腔的情与爱倾注在班级管理中,为的就是拥有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才能育优秀人才。多年来,他所任班级的教育教学效果一直名列同年级前茅。如果同年级排前十名,陈老师班上至少占一半,有时达到七八个之多,班集体一直被评为全校的优秀班体,而且还被评为东兴区动感中队。

每次家长会,陈老师都会经过精心准备。在他的管理理念中:积极与家长沟通协商,认真努力开好家长会,与家长一同商讨家校共育的方法,是营造班级良好社会环境的必选之法。作为班主任,主动努力,问有所答,这样使得家长特别信任班主任,从而在工作上家长就会积极的配合,给班级管理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保障。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意图清楚了,学生回到家,也就会受到家长相应的监管,让学生获得一种良好育人环境。


恪尽职守,追求卓越,促就工作成绩斐然


热爱教师职业,爱校如家,总是踏着晨光而来,映着万家灯火而去,真正的把教育当成了自己的真正事业。在教初中时,早上6点到校,晚上10点回家那是家常便饭。即便现在,出满勤,干满点,陈老师从未迟到早退过,完全顾不上家,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了学生身上;教学上,在校辅导学生的时间远远超过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用自己的爱心塑造了一位骨干教师美好的心灵,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忠诚,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使劲的拼,辛勤的耕耘,为郭北中心学校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赞叹的荣誉。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38年如一日的坚守、奉献,从未改变,从未懈怠。一面锦旗,38载耕耘,一声称颂,38载的辛劳。陈老师面对锦旗,轻轻说了声“值了!”这就是一位乡村人民教师最朴实的奢求了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