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内江

文化教育
当前位置:内江频道  >  文化教育  

椑木镇中心学校开展“三位一体”古诗文吟诵研究成果显著


2020-07-15 10:17:17  来源:百姓生活网


百姓生活网内江讯(陈小萍 记者 梅亮)中国是个诗乐一体的国度,从《诗经》开始,到“五四”之前,无论是开蒙诗文,还是诗文交流都从吟诵开始,吟诵是文人的基本功。实际上,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中华经典古诗文教学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改与新课标的实施,呼唤古诗文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如何传承经典诵读,是我国新时代古诗文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




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中心学校顺应古诗文教育发展的趋势,率先提出新时代“三位一体”古诗文吟诵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学校开展的古诗文吟诵研究取得显著成效,赢得内江市、区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组织吟诵培训 打造优课名师


谈起“三位一体”古诗文吟诵,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三位一体”的古诗文吟诵呢?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中心校提出的“三位”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即:学校以课堂为吟诵教学主阵地,以校园活动为吟诵基础性的教育主要形式,培养学生吟诵能力,以学校带动家庭以亲子吟诵活动为练习形式,培养学生吟诵习惯,再以连续性的社会吟诵教育课程为拓展推广方式,从三个维度同时进行、相互补充,构建吟诵教育的整体性架构。

“开展‘三位一体’的古诗文吟诵教育,首先要在打造优课名师上下功夫”。椑木镇中心校刘燕校长说道。



1.教师线上培训,培训方式灵活。学校要求所有语文老师进入“内江吟诵公益交流群”,每天老师们随着群里的吟诵活动进行学习,每周一共吟一首课本古诗,每周二交流一首古诗教学,每周三共吟一首爱国诗,每周四共吟一首《好诗吟相传》,每周五共吟一段家训,每周六共吟一首古诗歌,每周日共吟一段蒙学。这种培训方式在时间上灵活,老师们每天都在空余时间感受吟诵,倾听吟诵,放声吟诵,交流吟诵等。

2.教师面对面培训,收到好的效果。该校特别重视老师们自身吟诵水平的提高,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2018年多次派多人次到泸州、成都、重庆等地进行吟诵培训;2019年1月派一位校领导在成都本心书院参加徐建顺教授关于吟诵的培训;2019年3月安排所有语文教师编写家长读本《吟诵微讲解》;2019年4月3日派了十一名语文教师到内江市第八小学校,听罗莉主任讲如何将吟诵融入课堂的示范课及《普通话吟诵调》讲座。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来,椑木镇中心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教师,收到好的效果。2019年在4月18日-19日期间,学校安排所有的语文教师去参加徐健顺在内江师院进行的吟诵培训,来自内江、泸州、隆昌、资中、威远、资阳等地教师有300人出席。由此可见,该校开展的吟诵活动培训范围之广,影响范围之大。近年来,椑木镇中心校领导班子大力支持开展吟诵研究,把专家请进来,把教师送出去,为教师提供很多学习平台,使教师们的吟诵水平也在慢慢地提高。据悉,在2018年省级课题《新时代“三位一体”古诗文吟咏教育实践研究》开题会上,该校教师们声情并茂地吟诵《鹿鸣》,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吟诵形式多样 活动精彩纷呈


近年来,椑木镇中心学校一手抓优课名师的培训,一手抓吟诵形式的多样发展,两手抓、两手都硬,取得显著成效。



1.吟诵形式多样,采用自学和微信形式学习。老师们注重学生的自学吟诵方式,要求学生们加入“内江吟诵公益交流”微信群和“亲子经典吟吧”QQ群,孩子们在这两个群里和家长一起学习蒙学,古诗词的吟诵,罗莉老师在喜马拉雅开了一个吟诵账号,分别有“上古歌谣”“爱国古诗词”“小学必背古诗词”吟诵示范,教师可以学习、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学习。

2.参加吟诵活动,荣获多种奖励。在2018年11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会”组织的“最美诵读”活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每天进行吟诵打卡练习,椑木中心学校以最高分排第一名,许多孩子获得了不同的奖项,如“最佳人气奖”、“最美诵读奖”、“最佳传承奖”,尤其是许多教师也得到了“吟诵传承人”证书,学校也获得了经典诵读数字平台10个免费使用。

3.成立吟诵班,营造学习氛围。椑木镇中心校的少年宫活动里还专门增设了一个吟诵班,由该校陈小萍副校长和徐建华教师一起培训,开班教学《弟子规》总叙,还教学了《声律启蒙》一书,两个老师的精心培训,使得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浓厚,接受吟诵的方式也很快。“让孩子们浸润在吟诵的氛围里,让吟诵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这是我校开展吟诵活动的发展方向”!陈小萍副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4.吟诵效果精彩,师生同台演绎。椑木镇中心校还正在花时间编排关于吟诵的课间操,希望在学校的课间操里也展现吟诵。在2018年省级课题开题会上,孩子们吟诵的古诗《江南》,也同样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不仅如此,2019年5月,在东兴区教体局开展的庆祝新中国诞生70周年《爱国古诗词吟诵比赛》活动中,各中、小学学校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师生同台,用不同的方式和表现形式演绎经典,但百分之九十的节目都采用了吟诵的方式。由此可见,吟诵这种古代读书人的读书方式已经引起了语委办的高度重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认可和喜欢。


吟诵融进课堂 学生兴趣盎然


椑木镇中心校的语文老师们经过平常的自学和外出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吟诵理论和技巧,他们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正在一点一点地融入吟诵,正在寻找有效、有趣和恰当的吟诵方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吟诵课堂精彩,赢得同行点赞。2019年4月9日,该校语文老师黄慧娟亲自到白合中心学校开展《敕勒歌》的吟诵活动,她在执教中融入吟诵元素,收到很好的效果,赢得同行和学生们的点赞。引人瞩目的是:陆平老师穿越到宋代,他摇身一变,变成王安石,和孩子们一起共度元旦。陆平老师用情境导引法引导孩子们吟诵,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古人过元旦的乐趣,轻松地理解了“屠苏酒”“桃符”“曈曈日”等词的含义。



2.吟诵“以声传情”,学生兴味盎然。在椑木镇中心校还有一位优秀的吟诵教师黄成君,在国培学习中,她“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为两个语文国培班的学生将近100人做了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主题是《古诗文课堂中融入吟诵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现场展示了一堂观摩课《画》;课堂上学生听得兴味盎然、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听课教师听得饶有兴趣、回味无穷。难怪老师们听课后都说:“黄成君老师将吟诵融入了课堂,真的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使学生理解起来也轻松容易,是的,她把吟诵课堂的氛围推向了高潮,赢得学生们的好评和掌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近年来,内江市椑木镇中心校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校教师开拓创新、团结拼搏,认真开展新时代“三位一体”古诗文吟诵教育研究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市、区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正如该校刘燕校长所说,吟诵是古代传统的读书法。自从中国引进西方的朗读法之后,吟诵已经沉睡了好久。今天,我们一定要把这种传统的读书法——吟诵唤醒,让它绽放出它本身的绚丽。


相关阅读